開始有了信心攻上山了,第一次上山難免手忙腳亂,來來回回跑了車上10 幾趟,一在確認自己沒有忘了帶東西,誰知道山上還是缺東忘西的,所以後來我的辦法是,到大賣場買個大的塑膠置物盒,有蓋子的那種,把一些小東西都塞在裡面,上山時就不會忘了一些小東西了,來來回回拍個幾趟,著實也拍了些好照片,山上的透明度與晴天率真的是平地無法比擬的。




拍到後來發現除了那些亮天體,實在沒有東西好拍了,因為在尋星鏡裡老實說是看不到很多東西的,於是又買了星圖模擬軟體,還有9 等星圖這類東西,當然在學會看星圖這段日子又花了很多的時問。到山上的第一件事,當然是要架望遠鏡,以我的KENKO NES 來說,極望是蠻好對的,(俗稱三星導入式)而且準確度也在容忍範圍內,又不需要水平儀,真的是很方便,最大的好處是,它提供的是暗視野,就是圖巾的線條都是紅光表現,而背景是全黑,跟目視的夜空是一樣的,還能突顯亮星。將赤道儀對準北方,顯開赤道儀左右微調鈕與仰角固定器,在台灣仰角約為22 ~ 25 度,視所在地方而定,目視星座位置(星座不會顯示在極望內)旋轉極望至與天像配合,(春夏北斗、秋冬仙后),利用左右與仰角微調鈕,將北極星置於Polarls Here 處,如需精密追蹤再置輔助星於Second Star Here 處,我在鳶峰頂多能抓到l 顆輔助星,另一顆被山擋到了,不過追蹤的精度已經夠讓人滿意了,圖巾三條斷線為歲差修正,從內圈開始為1990 一2000 一2010 年,實線代表北半球使用,虛線代表南半球使用。不論在平地或高山上,只要看的北極星,就一定能把赤道儀架在極軸上。近幾年科技突飛猛進,已經很少人再使用人工導星拍照了,在山上能見到的應該就剩我跟林老大了吧!對了我還見過一個人,台北天文台的周先生,當然除了自動導星的價錢昂貴之外,人工導星的執著也是對自己的高度信任吧,就算拍出來失敗了也沒理由怪東怪西。




Vixen GA-4這個東西開發出來實在是對天文拍攝者一個天大的福音,其實它只是一個有刻度線的三倍目鏡,需要再另外配合7mm 一12mm 的目鏡才可使用,一般搭配使用的目鏡宜購買較高品質的日系貨,才不會相片洗出來有遺珠之憾。它的使用方法也蠻簡單,先用一顆低倍目鏡25 mm 左右,找到亮星後,置入視野巾問,換上7mm 一12mm 的高倍目鏡,調整VIXEN GA 一4 上的上下左右刻度微調鈕,然後切換控制盒至高速模式,按赤經赤緯鈕看亮星移動的模式是否完全酊合vixEN GA 一4 上的刻度線,如果沒有,請鬆開VixEN GA 一4 上的固定鈕,旋轉至適合刻度線為止,這樣就可以準備開拍了。



好了,萬事具備,設定好計時器,(才知道曝光時問)按下相機的B 快門吧,記的把控制盒上的速度切回慢速模式,要不一按鈕,導星可就跑出視野了。不管你的望遠鏡是多少焦距,也不要理會vixEN GA 一4 說明書上的容許誤差範圍,既然要拍,就要一直把亮星導在中心點上,當然還是容許跑出去3 一4 秒 。這時候煎熬才要開始,往往都是這時開始,想上廁,小號也罷,反正那種感覺就是絕對會跟著你直到導開始導星後,亮星在視野裡的移動量,就代表你之前架設赤道儀的準確度了,(當然還有機械與電子電路的問題)如果亮星時常保持在圈圈裡,那就要恭喜你已經完全抓住赤道儀的架設方法,此時,可別以為就可偷偷懶,打打瞌睡喔,麻煩的事正要來呢,因為NES 赤道儀的減速比是144 : l , l 表示(現在市售的小型赤道儀大都是這種設計)因此大約在10 分鐘會旋轉一圈,那表示機械結構的週期誤差在大約10 分鐘會出現一次,於是又要手忙腳亂的把亮星導回巾問,當然這個週期誤差的大小嚴重關係著赤道儀的精度,所以人工導星的好處就是可以把你的裝備的精良度摸的一清二楚。


談談我所使用的KENKO NES 赤道儀吧,NES 是這一兩年才在台灣開始販售的機器,雖然它一直是在台灣製造。載重7 . 5kg 對一般小型天文望遠鏡已經足夠,我有一台Celestron 8 吋鏡(俗稱C8 )也是用它來承載,它的雙軸馬達非常省電,據稱可以用上一年不必換電池,如果以l 個禮拜使用一晚來算的話,但在高山上,寒冷的氣候溫度會讓電池的效益大打折扣,所以我大都是半年就換掉,購買時有附一電池盒,使用8 顆l 號電池。機身上的手電動離合器也是標準酊備,非常的方便,控制盒包含南北半球切換開關,ZX 一SX 速度切換感覺是?幔了點,不過2 萬出頭全酊備的價錢,實在是無可挑踢了。仰角微調跟左右微調鈕因為是用頂的方式,感覺生澀不順暢,赤道儀在平衡時的敏感度不夠,都是這台赤道儀的缺點,不過以成本效益的觀點去看的話都是可接受的。組裝也是非常的快速方便,其大型的鋁製三腳架非常穩固,組裝過程不需任何工具,完全雙手可以完成,但是在高山上,往往下半夜要收攤睡覺時,發現雙手早已凍的無法施力,常常要費盡千辛萬苦,才能把赤道儀本體從三腳架台上拆下來。通常我會在導完一張休息後,把握時問把單眼像機裝上鏡頭架在赤道儀上拍拍星野,以NES 來說,70mm 的鏡頭曝光個15 分鍾完全沒有問題,70mm 以上的鏡頭沒用過,所以無法得知。

圖為NIKON FM 一2 16mm / f2 . 8 鏡頭拍攝的夏季銀河,所以就算買NES 來拍拍星野與銀河,也是非常的適合。
有時候我們在雜誌或網路上看到的天文照片,星體看起來都非常的大,實際上自己拍出來的照片,星體卻小的可憐(圖一),原因跟焦距有很大的關係,一般拍攝星系的照片,我會建議使用FUJIFILM 的PROVIA400 正片,因為它偏黃的特性,會讓星系看起來更迷人。對星雲類星體(圖二)則建議使用KONIKA Centuria 400 負片或是KODAK E 200S 正片,它們的紅光看起來很飽滿,所以非常合適於紅色散光星雲E200S 拿來拍攝星野或銀河也相當不錯,拍攝哪種天體選擇何種底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千萬可別跟我一樣,選錯了底片,拍出來的東西真是慘不忍睹,這是用FUJIFILM 新的第四層乳劑負片,美美的M42 變成慘澹的草綠色。



還怪相館是不是沖洗劑過期了沒換,差點吵了起來,這種感覺真的很沒辦法接受,對焦正確,導星正確,曝光時問正確,結果卻是… 所以天文照片的底片選擇真的是馬虎不得,一點都不能大意,沒有把握的話,還是聽聽前輩們的建議,可別貿然踏出錯誤的第一步,去試一些新上市的新產品,成了各符其實的白老鼠,那晚上睡覺前看著這些照片,可是會火冒三丈,一點沒有高山清涼的感覺的。說到星團的拍攝技巧,可又是跟星系,星雲們是截然不同的了,通常星團的巾心會有很多亮星,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密實的星團,所以你曝光曝的越久,就會造成星團巾心無法解析出來,亮成一團,真的是星團了,所以曝光時問的拿捏就成了拍攝星團的精隨,我大概對於大型的星團,比較亮的星團都只會曝上個20 分鐘,那對於稍暗的星團,就會多加個5 分鐘,大致上拿捏在這一段時問裡面,有時加個1 分鐘,或是減個2 分鐘洗出來的照片感覺完全不同,反正多拍就知道大概是在什麼時問解除B 快門了,還有因為大部分的星團週邊通常也都會有一堆亮星,那在導星的準確度相對的也就要求的很高,不然照片拍出來,大大小小的星星保證拖線會拖的你滿臉豆花。




上圖的奧米加星團NGC 5139 就是我連拍了2 個晚上才成功的成果,第一張因為仰角低,沒有預估赤道儀的行程,拍到一半時,鏡頭準準的對著鳶峰 那一塊,"請勿在此設攤、露營違者依法究辦"的牌子,你能怎麼辦,只好悻悻然的解除B 快門重新再來一張,第2 張等鏡頭過了那張牌子才開拍,誰知道為時已晚,今晚的美麗的飽滿的月亮夫人已經從東方的合歡山山脈上探出頭來,心巾不情願的還是把它給拍完,回家照片洗出來果不出所料,’慘慘的一片白濛濛,通常我會稱這類拍攝失敗的星體為〔 無緣的星星〕 套句林老大的話,星星永遠在,至少在我們有生之年,你還怕拍不到嗎?何必急於一時,想想也對,下次再把它給拍好,果不期然,在下一次的拍攝過程巾,居然非常輕顯的毫無阻礙的就把它給入鏡了,所以有時候拍星星還真的需要天時(天氣和月亮)地利(高山)人和(遊客的車燈)啊!



星團有星團的美,星系有星系的美,星雲當然也有星雲的美,出門上山前記得先把星圖看一看,看看當季的星座,看看想拍的星體,想拍的天體可不是天天待在那個地方的,所以做好計畫才上山,才不會到了山上,望著星空長嘆!


還是那句老話,希望在山上能見到你們,一起遨遊星際之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roshi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