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問我,到底如何踏出天文拍攝的第一步,這表示國內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起夜晚天空的美麗了,其實只要有空在夜問到近郊,一台單眼像機,一個穩固的三腳架,都能拍出美美的星空照片,我們就從固定攝影與器材談起吧!


一基本器材篇:
1 .單眼像機(機械式)
這是最基本的配備,在國內大部分的天文人都擁有一台機械式單眼像機,因為基本上天文片都在戶外拍攝,長時問夜露侵襲與長時問的曝光,很難接受相機在這個時候發生一點點的小問題,尤其是一些電子式的多功能單眼像機,用於天文攝影可是萬萬不能,光是B 快門曝光時的耗電就讓您受不了,更不用談拍了一半快門就跳起的來的無奈了。
NIKON FM 一2 ,雖然已經停產多年,但是其簡潔的外表,高剛性的機體外殼,超穩定的拍攝機能,都受到一致的推崇,尤其是高山上寒冷的氣候與長時問B 快門曝光的需求,確是天文拍照的不二選擇,雖然市面上已經停止販售,但是拜INTERNET 風行之賜,在一般的二手拍賣網站還是常見她的蹤跡,價格多在數千元之譜,非常的物美價廉。
近年來日本望遠鏡大廠也推出了一系列用於天文拍照的單眼相機,例如VixEN 就推出了vx 一1 ,之後又推出了vx 一2 ,輕量的機身,超亮的對焦屏,確是很適合拍照使用,但是其價格卻是有點昂貴,也許是沒有業者引進,都需要少量進口所致吧!不過筆者最近發現了國內某代理商引進的一款單眼像機與上述的VX 一2 有點神似,經過比對後確定是同一問相機製造廠所代工的,除了商標與對焦屏外其他根本是一模一樣,價位也很讓人容易接受,不過建議使用於望遠鏡直焦或擴大攝影,一般的星野攝影,他所附的鏡頭拍攝星空效果只是一般,如果能夠只買機身是上上策。
2 .三腳架
由於天文攝影是長時問曝光,三腳架的穩定度就非常的重要,一般相機行賣的數百元的絕對不能勝任,建議買較有口碑的,至少也要數千元上下,雖然有點貴,但是好好使用它可是能陪你好長一段時問的。
通常夜晚戶外拍攝時常有許多未知的突發狀況,相信沒有人喜歡三腳架突然軟腳或是來了一陣狂風而不支倒地,讓辛苦曝光的照片失敗不說,心愛的相機受傷那心巾可是會百感交集的。
3 .快門線
別以為快門線只是按快門的作用,他其實也有點學問,建議購買較長的快門線,因為長的快門線多少能抵銷一點震動傳到相機機身,一般市面上數百元的所謂國產貨即可。
牽扯到鏡頭頭就痛了,因為要開始花錢了,夜空巾的星光都非常的微小,所以經過鏡頭顯像出來之後,一個星點的好壞就會非常的明顯,所以建議多花一點錢買較佳的鏡頭,並不建議可變焦的,最好就是鏡片材質好一點的例如ED ,或是APO 的,當然前提是要大光圈的,最好有F / 2 . 8 以上的(數字越小光圈越大),最基本你要有一顆50mm 的固定鏡頭,當然能夠有廣角一點的鏡頭就更棒了,例如35 mm 或是24mm 的鏡頭。
5 、軟片
拍攝天文對於軟片可是一項不得不暸解的必修課程,我們很幸運,一些天文前輩們早就把市面上可用的軟片試過一輪,一般拍攝固定攝影就是所謂的星流述最好同品牌類型不同感光度ISO 各攜帶一捲,天候狀況良好,天空背景夠黑,就用感光度ISO 高的,最好ISO400 以上,那樣可以縮短曝光時問,又不會有多餘的雜光進入,如果天空狀況還好,還有光害影響,就用感光度ISO 低的,增加曝
光時問,也能控制不要的天空雜光,而且粒子也較細,近年來市面上的ISO400 軟片只要是多了一層感色層的,基本上都不適合天文攝影,因為它會把夜空巾微弱的星光某些光瀘掉,就是不感光的意思,那會讓你的天文照片變成怪怪的綠色,基本上初學者我推薦KONIKA CENTURIA 400 負片,又便宜又好用,拍一陣子後就可以使用KODAK E200S
正片,保證會有不一樣的效果與心得。
二、實戰篇
所謂固定攝影,就是把裝備固定起來拍照,跟所謂的deep sky 深空攝影是不同的,比較容易成功,也簡單的多。雖然說簡單,前置作業也不可少,出發拍照前一定要先確認天候狀況,看看衛星雲圖與天氣預報,否則一趟行程不近才不會掃興而歸,當然攜帶的東西也要一一確認。
眾星拱極(拍南北方)一般最常見到的固定攝影,通常都搭配地景讓照片更有看頭,台灣的緯度是在21 一25 度,所以北極星就在地平線上方搭地景還蠻容易的,在觀景窗把北極星放入視野中心,(北極星也很好認,因為它的周圍也沒其他亮星)指北針能夠輕顯的讓你找到北極星,但是忘了帶也沒關係,人正對太陽落下的方向右手邊很容易就能找到北方,上方的照片曝了5 分鐘,可以發現星軌並不是脫的太長,星星的數量也不是很多,上方的照片曝了15 分鐘,星軌明顯的拉長了,星星的數量也多了,往北邊拍因為地球自轉的關係,所有星星都是由東向西(由右至左)繞著北極星旋轉, 如果曝光曝的越久,星跡也會越長,如果能夠曝24 小時就會形成一個圓圈了,還有曝光曝的越久,底片感光的光也多了,照片上能夠見到的星星也就會越多了,那照理說拍南邊也會形成圓了,理論上是如,所以拍南邊的星,在照片中星跡會成為一條條的弧形,不會像拍北極星一般的圓弧形。



東西向攝影
有人問我地球是圓的,那為什麼拍東邊或是拍西邊的星星在照片上顯現出來都是直線條的呢?
那是因為朝正東邊或是正西邊拍攝照片的話,基本上是跟天球赤道這一條線是平行的,越往南或往北就會漸漸拖出弧形線條出來,越靠近北或南線條的弧度當然就會越大,就是再拍攝取景時一定要了解的地方,那你在拍攝固定攝影天文照片時,一定能得心應手,手到擒來的想拍出時麼照片就能拍出什麼照片。
光圈與對焦
拍攝的基本概念與取景要領都講完了,現在來談談最重要的對焦與光圈吧!
有些初入門的朋友會問我說怎麼沒談到曝光呢?因為我們拍攝星空一定要使用B 快門長時問曝光,所以快門也就是固定在B 快門的地方,沒有其他的選擇,那對焦呢?雖然有人說對焦就是轉到無限遠的地方,那可不一定,因為每一顆鏡頭的特性問題,與溫度變化的因素,為了’滇重起見,每拍攝一張之後,記得一定要找顆亮星重新對焦,要不照片洗出來,每條星跡都肥肥胖胖的,可就悔不當初了。至於光圈部分,如果天氣與地點狀況都很好,就是天空透明度很好,又沒有明顯的光害,所謂明顯的光害就是台灣目前車子能到的地方多少都會有都市燈光的影響,甚至是在海拔將近3000 公尺高的合歡山上,都能明顯見到台北、花蓮、高雄的光害,中部的幾個大城市更是不要說了,所以沒有明顯的光害就很偷笑了,離題了,如果有上述那種條件,記得把光圈調至5 . 6 一8 ,然後延長曝光時問,至少在20 ? 30 分鐘以上,保證相片品質綿綿密密,背景天空也不會有不要的雜光,尤其是討厭的車燈,近來流行用黑紙板在車燈照射到時檔光,車開過後再拿開也是一個好辦法,但是絕對要小心別碰到機身或鏡頭了。如果拍攝條件不是很好,那就要開大一點光圈<FS . 6 ,絕對不要全開,全開的效果絕對不是你能接受的,記住一個重要的事,光圈開越大星跡就越粗,整個圖像就會呆呆的,光圈開太小,一些暗星又都拍不出來,如何拿捏只有多行動了。寫到這裡,相信對於固定是星空攝影已經有了概念吧,當然最主要還是多拍、常拍、相信你一定馬上會有很多心得,拍出的照片也更能夠隨心所欲營造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後記一補光篇
有時候有的人會想要在照片裡留下自己的倩影,或是把地上景物的細節表現的更詳細,那就需要靠補光的技巧了,因為不足的燈光常會造成需補光的本體目標恍惚飄逸,又如果補的燈光太強卻會讓本體目標太過搶眼而搶去了背後星跡主題的光芒,所以這也
是一們很大的學問,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確定真的想要補光,盡量使用暖色系的燈光源,力如車燈、燈泡手電筒等,但是現在流行的LED 燈就較不推薦了因為稍一不慎整個畫面就一片慘白,還有有些人喜歡用閃光燈的方式來補光,都不推薦,因為那會讓整個畫面看起來冷冷的,浪漫漂亮的星空就沒了那份滋味。利用月光與晨曦補光也是一種方式,但那大多只能在結束時拍攝一張,而且多用於補地景時的方式,例如雲海、山脈等等,但要注意最好控制在月光或晨曦剛形成時就要把快門結束掉,才不會曝過度了,總之還是那句話,多拍、常拍、相信你一定馬上會有很多心得,拍出好的照片讓大家分亨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roshi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