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收到了一封e-mail,sony台灣官方邀請參加sony新發表的全球第一台全片幅DC SONY RX1,其實已經看過一些媒體朋友的試拍,大都是驚嘆於其成像的乾淨綿密,色澤豐富之類的,其實我對於這些制式評論都是防毒免疫的,尤其是SONY,SONY相機的成像對我來說一直覺得缺少了那種吸引力,就是那種跟我八字不合的感覺。看了日期,當天沒事還可攜伴參加,就帶了家人一起去吧!
我不是那種器材派,對於機器的外觀品牌之類的都沒有很大的興趣,相機不就是工具,能夠拍出好東西才重要,SONY RX1吸引我的2個點,全片幅,大光圈,這就夠了吧。
說是給攝影師與一些部落客的體驗會,我在現場見到的比較多是攝影網站與媒體的人,體驗會下午3點鐘準時開始了當然免不了一些開場,約10來分鐘後開始相機的實體體驗了,現場只有10台機器,約有20來人到場,所以分批體驗,我可能是因為早到吧,分到第一組,拿到機器後的第一個感覺是好有質感,但是拍出來的感覺才重要,先試了一下對焦速度,其實並沒有傳說中的慢,可惜實際拍攝之後,在全尺寸連拍的模式幾乎是不及格,我想是因為像素太大處理的關係,如有連拍需求只能要求到較小格式的相片尺寸了,話說一般人應該很少有連拍需求。實際上並沒有很多時間測試,我的專長不是街拍也不是人像,拍了現場的照片後很想拍一拍風景夜景的感覺,但是沒有機會,也許下次有機會再來試看看。
我不是所謂的寫手,也不會在我的部落格上些所謂的廣告文,這篇SONY RX1完全是個人體驗的感覺,在現場約2小時,喝了2杯咖啡與2片茶點,最終的感想是,我不知道SONY RX1把此台相機的定位在高單價的目的,全片幅,大光圈的蔡司鏡頭非常非常的吸引人,拿在手上即使是不拍攝光把玩也非常超值,如果你是媒體工作者,優質的成像可以讓你拍攝之後就可寫稿,免了後製那些後續,強烈建議這些公司高層把SONY RX1列為攝影記者的標準配備,保證事半功倍。但是價格令人卻步,尤其是像我這種窮困的攝影師,希望SONY下一台類似的機種能夠有較親民的價格。當然也強烈推薦有高還原解像力影像需求又沒有預算方面的困擾的大家購買,不是捧場,要是有這筆錢,我還真的會想要擁有這台相機。
SONY RX1的官方邀請函

前方角度看起來有萊卡的影子。

整體質感很棒,曝光補償快速轉盤,習慣使用後在很多場合拍攝會很方便。

內建的閃光燈彈起後很有科技感。

前方左側的對焦選擇開關。

搭配蔡司35mm/F2鏡頭,鏡頭不可換,我想這樣的定位也不需要吧。

窗外下著大雨,剛好拍一下很久就想拍的雨滴,後方建築為台北美術館。
拍攝數據1/80 ,F4 ,iso 125 jpg模式

中間裁切後60%放大裁圖,水珠清晰的令人乍舌。

SONY還請來了一位國劇名伶,當起現場的拍攝MODEL,國劇裡的角色當然造型都是顏色豐富,拍攝出來的感覺很棒,雖然沒有很棒的燈光,但是拍出來的影像還原能力,把我之前對SONY相機的觀感幾乎消除了大半。拍攝數據1/80, F2, iso 125  jpg模式

其實令我大為驚訝的是回到家中電腦觀看的感覺,因為一般相機的LCD,觀看影像時都會有很大的誤差,所以一般我都是將相機LCD當作參考而已,這次回去在電腦觀看時,發現SONY RX1的影像真實到令人驚訝,下圖為中間裁切後60%放大裁圖,銳利度與色彩同步放大幾乎無損。

雨天的灰階,國劇名伶的大紅裝扮,再來看看藍色飾品的表現。
拍攝數據1/80 , F4,iso 160 jpg模式

下圖為中間裁切後60%放大裁圖,一樣是真實還原,沒有放大後出現的顆粒感,反而像是另外拍攝近拍的感覺。

會場在機場航道邊,不時有飛機經過,我等待飛機經過拍的,角度與天候沒有太多對焦構圖的時間,拍了2次才成功,陰暗的天氣對於SONY RX1 的拍攝並沒有太大的困擾。
拍攝數據1/500 , F2,iso 100 jpg模式

下圖為中間裁切後120%放大裁圖,機身號碼與日本國徽清晰可見。再次見識SONY RX1影像還原的強大能力,以後連望遠鏡都免了。

現場提供的led棚燈,其實我覺得沒啥差別。SONY RX1對焦模式精確,可以輕易達到我需要的感覺,其實就在這時候我開始被這台相機吸引了。
拍攝數據1/125 , F2,iso 100 jpg模式

來點不一樣的角度拍攝。
拍攝數據1/125 , F2,iso 100 jpg模式

一點點的燈光就有棚拍的感覺,我覺得要是背景布幕是白的就更好了。
拍攝數據1/500 , F2,iso 100 jpg模式

拍一張老婆的身影,大光圈F2的景深效果。
拍攝數據1/80 , F2.2,iso 125 jpg模式

會場的法藍瓷cafe牆上有許多的不同造型咖啡杯,也列入了我的拍攝範圍。
拍攝數據1/640 , F2.2,iso 100 jpg模式

精緻的瓷器就需要精緻的相機來拍攝。
拍攝數據1/400 , F2,iso 100 jpg模式


all photo by hiroshi chang@taiwan

hiroshi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很多人去過車埕火車站,但是也有許多人不知道附近得這個景點水橋與古隧道,2個位在同一條路上的景點各有特色,其實它們都肩負著當初興建發電廠的任務。
水橋是一座專供「水」行駛的專用橋,大觀發電廠發電後方尾水,一部分經水橋引入鉅工發電廠繼續發電,當水量太多時,上方過剩的水便會由兩邊的十個溢水孔排出,如同瀑布洩流而下,水勢磅磚非常壯觀,水橋周邊大多為水源保護區,林木茂盛生態豐富,運氣好的話還可見台灣獮猴在此出沒。原本是一條車埕接集集的支線鐵路,當初為了興建大觀發電廠,曾經的鐵道在完成電廠的工作後,拆除鐵道繼續提供用路空間,直到新的抽蓄水壩完成,原有的道路被水淹沒,現今保留為觀光景點。
由車埕火車站往魚池方向前進,沿著131縣道 古隧道於同一條路徑上,在28公里附近明潭7號橋前方就可以見到這小小的路標,由路旁的小路進入。

沿著壩邊的公路走,可一見到抽蓄水壩不同的風情,幽靜美麗的程度感覺不輸日月潭。

公路周邊的植栽豐富,綠意盎然,在此騎單車應該也很棒。

約10分鐘會再遇到一座橋,直行是前往水橋,左轉是古隧道。

幾百公尺就可見到一個小小的停車場。

古隧道就在左方。

導覽牌上記載著古隧道的由來。

古隧道是日治時代1919年開鑿全長約200公尺,隧道因應地形開鑿呈S形,大觀電廠完工後拆除鐵軌改為行駛汽車的公路,也是明潭發電廠尚未興建以前,車程往大觀的舊公路,後來因為抽蓄水壩蓋好後淹沒了原有的公路,有兩座古隧道如今沉在明湖底,唯一的一座保留完整隧道內陰涼漆黑時有水珠滴落,欲入內行走應備傳統的強光手電筒,當天我使用現今流行的LED手電筒完全發揮不了作用,隧道裡的牆壁好像會吸光一樣,利用車子的遠光燈免牆走了一小段,但因實在太漆黑了只好退出作罷,隱約還聽見另一頭遊客的對話與尖叫。

離開古隧道後,繼續往水橋前進,不久後又見到一座隧道,通過這座綠茵蒼翠的小隧道後,水橋便出現在前方的彎道上,這條路隧道還真多。

水橋與一旁的橋並排著橫越過溪谷的上方,靠近時還可聽見水在橋中通行的隆隆巨響,這就是在山裡隧道衝出來的水發出的聲音,水橋兩側各有5個排水孔,共是10個排水孔以應付過多無法宣洩的水流,夏季的午後雷陣雨過後,常可見到因溢出水流產生瀑布的壯觀景象。

這邊水質非常清澈,雖不是豐水期,但橋下還可見到戲水的遊客。

另一角度看水橋,這裡有小路可以到水橋下方戲水,但需注意自身安全。。

沿途道路幾乎都是未開發的自然景觀,雖然有些基本的旅遊導覽,但並未見到垃圾桶之類的公共設施,到此遊玩請攜走自身的垃圾與廢棄物。

all photo by hiroshi chang@taiwan

hiroshi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